截至2024年4月30日,科创板全部571家公司披露了2023年度主要经营业绩信息。面对国内外多重因素挑战,科创板上市公司作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聚焦重点领域加快科技攻关,研发投入迭创新高,创新成果屡获突破,国际竞争展露良好势头,为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科创板力量。
一、攻坚克难夯实“稳”的基础,加大创新积蓄“进”的动能
营收总额稳中有升。数据显示,科创板公司全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3,977.8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超6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正增长,47家公司营业收入增幅超过50%;全年实现净利润759.6亿元。以2019年为基数,科创板公司近4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3.3%和24.4%,其中,92家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均超过30%,187家公司连续4年营业收入均实现增长,75家公司连续4年净利润均为正增长。
经营质量持续向好。2023年科创板公司毛利率水平保持高位,全年平均毛利率达到41.7%,超3成公司毛利率超过50%,59家公司毛利率较上年增加5个百分点以上。从现金流看,2023年科创板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合计1,395.5亿元,同比增长13.6%,显示出良好的变现能力和回款效率。
研发投入迭创新高。科技创新是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科创板公司积极发挥科技创新活动主体作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研发强度保持高位,创新要素加速汇聚。2023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合计达到1,561.2亿元,同比增长14.3%,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12.2%,83家公司研发强度连续三年超20%。截至2023年末,科创板已汇聚超过23万人的科研人才队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超过3成。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得益于持续稳定的高研发投入,2023年科创板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突破。截至2023年末,累计124家次公司牵头或者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等重大奖项,6成公司核心技术达到国际或者国内先进水平;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0万项,其中中芯国际、信科移动的专利均超过万项。龙芯中科推出新一代通用处理器龙芯3A6000,标志国产CPU在自主可控程度和性能上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铁建重工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直径盾构机主轴承成功下线,标志着国产超大直径主轴承研制及产业化能力跻身世界领先水平。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加快发展,未来产业谋篇布局
科创板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性平台的作用,持续打造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行业结构布局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公司合计占比超过8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逐步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奋力以科技创新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
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加快协同发展,助力产业自主可控进程。科创板集成电路公司数量超过110家,已达到万亿市值规模,汇聚了国内排名前三的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华虹公司、晶合集成,以及大硅片龙头沪硅产业、刻蚀设备龙头中微公司、半导体IP龙头芯原股份、内存接口芯片龙头澜起科技等多家骨干企业,形成了头部引领、集群支撑的发展格局。其中,以中微公司、盛美上海等为代表的12家半导体设备公司持续推进国产替代,2023年合计出厂国产自主设备超6,000台套;天岳先进加快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实现“弯道超车”,2023年跃居导电型碳化硅衬底全球第二,加速出海至国际一线器件企业;广钢气体依托电子大宗领域的深厚积淀和创新优势,成功自主开发亚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持续创新突破,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科创板生物医药公司超过110家,汇聚生物药、化学药、医疗器械、医药研发外包服务等多个细分领域,深度介入癌症、艾滋病、乙肝、丙肝等重点治疗场景。一批创新药企在研发与“出海”的双轮驱动下,商业化进程提速,步入发展快车道,目前已有27家公司的超50款药品获批上市,超200款药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2023年合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8%。其中,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第二代BTK抑制剂百悦泽?(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突破十亿美元大关,成为首个国产创新药“十亿美元分子”;百克生物自主研制的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顺利上市,打破了国内带状疱疹预防产品由进口疫苗垄断的局面,为公众预防带状疱疹提供了新的选择。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助力筑牢“制造强国”根基。科创板高端装备制造公司超过120家,涵盖航空航天、工业机器人、工业母机、激光加工等多个重要产业链及生产环节。2023年业绩持续稳健增长,其中工业母机、激光加工等产业链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8.8%、7.7%,有力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时代电气持续攻关IGBT技术,轨交、电网领域市占率稳居第一,2023年度公司功率半导体产品线收入增长近70%;中控技术核心产品集散控制系统(DCS)2023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7.8%,连续十三年蝉联第一名,带动收入增长达到30%;科德数控推出六轴五联动叶盘加工中心,助力提升国产航空发动机的性能,推动航空产业的高速、高质量发展。
一批科创板公司积极面向人工智能、基因技术、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加快谋篇布局。人工智能领域,金山办公、海光信息等10余家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号召,全面助力AI在智慧城市、生物医药、工业制造、科学计算等领域的规模应用。基因技术领域,诺禾致源已建立通量规模领先的基因测序平台,全面掌握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及多组学整合研究技术体系。量子信息领域,国盾量子积极发展量子计算业务布局,研制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核心组件稀释制冷机的运行指标已达到同类产品国际主流水平。与此同时,30余家智能制造、节能环保公司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绿色技术等,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赋能添翼,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
三、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高水平国际竞争展露好的势头
2023年,在全球贸易低迷、经贸摩擦频发的大背景下,科创板公司合计实现海外收入4,026.2亿元,同比增长9.7%,占板块整体营收的28.8%,展现较强韧性。超7成公司积极布局海外业务,其中,光伏组件龙头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阿特斯分列2023年度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排名第一、第二和第五名,三元正极材料龙头容百科技出货量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第一,助力“新三样”产品出口迅猛提升。
科创板公司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依托持续科技创新,增强产业话语权和影响力,积极迈向国际价值链中高端,锻造出一张张中国“硬”名片。集成电路领域,澜起科技在内存接口芯片这一具有高准入门槛的领域牵头制定DDR5 RCD及MDB芯片国际标准,推动中国“芯”加速崛起。先进轨交领域,中国通号、时代电气、高铁电气、铁科轨道等公司助力中国高铁“出海”第一单印尼雅万高铁建设,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范例,助推中国高铁实现从“设备走出去”到“标准走出去”。生命健康领域,君实生物的抗PD-1单抗药物特瑞普利单抗成为FDA批准上市的首个中国自主研发和生产的创新生物药,填补了美国鼻咽癌的治疗空白;百利天恒的双抗ADC药物BL-B01D1成为首款成功出海的双抗ADC新药,并以8亿美元首付款、最高84亿美元潜在总交易额一举刷新全球ADC单药交易总价的纪录。
四、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工具做优做强,高质量产业并购加快赋能
人才是企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资源,企业家精神及人才激励是创新的首要驱动要素。科创板汇聚了一批高科技人才,并率先推出第二类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工具,截至2023年末,共有369家科创板公司推出539单股权激励计划,板块覆盖率达到65%,涉及核心技术及业务人员10万余人次。超9成公司选择第二类限制性股票作为激励工具,助力公司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持续激发创新内生动力。目前,科创板超6成公司的创始团队为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人才或行业专家,近3成公司实控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近3成公司实控人拥有博士学历。科技人才不断向科创板聚集,创新精神及创业热情得到进一步激发。
持续融资发展方面,2023年科创板公司累计实施50单再融资,融资金额逾560亿元,8家公司通过“小额快速”机制高效解决资金需求。沪硅产业发行全国首单科创板上市公司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募资13.4亿元用于置换过去12个月内的科技创新领域资产投资以及半导体产业股权投资。科创板公司融资渠道正在不断拓宽,将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产业并购重组方面,2023年科创板公司累计发生30余单交易额在1亿元以上的股权收购交易,其中4单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或涉及发行证券。思瑞浦拟发行定向可转债及支付现金收购创芯微股权,进一步拓展产品布局,向“平台型芯片公司”迈进;亚信安全拟收购亚信科技,提升“云网安”融合能力,推进数字经济底座建设。
此外,多家科创板公司积极引入国有资本或重要产业资本。合成生物领域龙头凯赛生物拟通过定增引入招商局集团,合作拓展公司产品新的应用场景;量子技术领军企业国盾量子披露获中国电信定增入股,有望加速公司量子通信产业化进程;工控“小巨人”禾川技术引入博世集团并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合作开拓高端产品市场;国产电生理龙头惠泰医疗获迈瑞医疗投资入主,强强联合加速产品矩阵完善及国内外市场开拓。
五、扎实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理念,积极响应“提质增效重回报”倡议
截至2024年4月30日,科创板36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占公司总数的63.6%。科创50、科创100成份股公司发挥头部公司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部披露年度行动方案。从披露方案看,多数公司围绕提升经营质量、增加投资者回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及压严压实“关键少数”责任等,综合性、系统性、针对性地推出可落地、可操作、可检验的具体举措。阿特斯、高测股份等公司聚焦主营主业,披露未来出货目标等经营计划;禾迈股份、莱斯信息等公司注重科技创新,阐释2024年主要新产品研发规划;中微公司、中国通号等公司强化“关键少数”责任,提出加强相关人员考核约束、强化独立董事履职等针对性举措。
同时,科创板公司积极通过分红、回购、增持等方式,持续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现金分红方面,约7成科创板公司推出2023年度现金分红方案,年度累计分红总额达424.7亿元,超300家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10家公司年度累计分红金额超过5亿元,其中传音控股、晶科能源、中国通号现金分红分别达48.4亿元、22.4亿元和18.0亿元,成大生物、航材股份等23家公司年内多次实施现金分红。回购方面,2023年共计146家公司发布152份回购计划,拟回购金额上限达到178.9亿元,其中,金博股份、乐鑫科技等20家公司累计实施多期回购计划。增持方面,“关键少数”践行“义利共生”理念,2023年共计42家公司发布45份增持计划,相关人员拟增持金额上限达到12.6亿元。
六、科创板指数、产品日益丰富,长期资金加快流入
科创板指数体系愈发完善,投资“工具箱”不断丰富。2023年以来,科创100指数、科创ESG指数等指数陆续发布,目前科创板指数数量已达到15条,境内外产品规模近1,600亿元。其中,科创50ETF产品规模近1,300亿元;科创100ETF产品规模近190亿元,较发行规模增长42.3%。衍生品方面,2023年6月,科创50ETF期权上市,成为全面注册制背景下首次推出的股票期权新品种。科创板投资渠道持续扩展,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分享科创板增长红利的良好工具,引导资源向创新领域聚集。
专业机构投资者“站定”科创板,中长期资金构筑板块投资“基石”。专业机构投资者活跃账户数持续增加,截至2023年末超过7万户,同比增长30%,其中,企业年金、公募基金活跃账户数增速较快,同比增速分别超过200%和10%;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近7成(专业机构投资者、一般机构投资者持有的流通市值占比分别约为4成和3成),其中,社保、保险、年金等长线基金持仓占比接近5%。
七、2024年一季度平稳开局,中长期发展态势向好
2024年第一季度,科创板公司经营业绩平稳开局。除中芯国际、华虹公司、百济神州、诺诚健华4家多地上市红筹企业外,567家科创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775.5亿元,同比增长3.6%;合计实现净利润172.1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超6成公司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5家公司营业收入增幅超过50%,超5成公司第一季度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151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过50%。尤其是集成电路、智能检测等细分行业表现突出,营业收入同比增速达到27.8%、62.3%,百利天恒、传音控股、晶科能源等3家公司第一季度净利润规模突破10亿元。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科创板公司坚持创新驱动,持续加大研发,着力夯实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基础。2024年第一季度,科创板公司合计研发投入322.7亿元,同比增长18.2%,超70家公司披露产品研发或商业化取得突破,助力形成新的收入增长点;合计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出539.2亿元,同比增长6.7%,超30家公司披露研发、生产项目正在加速落地,为长远发展积蓄动能。
上交所将持续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提升服务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将科创板打造成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助力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